簡介

 

 

 

 

 

十二年國教除了促進國中教育正常化,更重要的核心目標是透過「因材施教」與「適性揚才」,以「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」、「成就每一個孩子」、「厚植國家競爭力」,進而培育具二十一世紀能力的人才。但是,憑藉傳統教室的環境、工具及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,不可能讓學生適性發展和探索興趣,也不可能達到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目標,更不可能培育出具備二十一世紀能力的下一代。

 

中央大學數位學習研究領先亞洲,位居世界一流,中大團隊在十二年前於台北市南湖國小等學校開啟的「電子書包」計畫,早於目前國內進行的「電子書包」、「數位教室」相關計畫。中大團隊繼推動「亞卓市」與「電子書包」研究之後,花了五年時間在中壢多所學校進行研究與實驗,三年前在中平國小(有三分之一家長社經背景屬弱勢)打造世界第一所具下列成效的數位典範學校:(1)由家長採購電腦,一至三年級「一生機」;(2)以培養興趣、自我進度、合作問題解決的方式學習;(3)國語和數學的學習成就明顯提升;(4)學生未出現視力明顯衰退或其他數位傷害。

 

「明日學校」強調學與教的典範轉移,即「以教為中心」的傳統模式轉移為「以學為中心」的模式,藉由數位科技的支援,老師成為學生的個人導師或小組教練。「明日學校」採取培養興趣、自我進度、合作問題解決的方式學習。培養興趣加上自我進度的學習,再提供適當的挑戰目標,學生進行「自我追求學習」,再由自我學習的基礎進階到小組合作學習,解決複雜問題,這是傳統「老師講、學生聽」的教學方式所難培養出的能力,中央大學「明日學校」計畫正是一個改變的契機。

 

學生的學習模式從單向、被動,轉移為雙向、主動,自然會釋放出學習能量。學生對學習有興趣,就會多學、好學;學生能夠主導自己的學習,就會增強自信心;與同儕合作並相互學習,就會讓思考角度更為寬廣。這些因素加起來,就會學得更投入、更有效,學科成就自然會提升。然而,要釋放出學生的學習能量,促進學與教的典範轉移,就必須突破傳統教科書的限制,並輔以多元評量的方式,才能實現十二年國教的教育目標。除了進行學與教的典範轉移外,「明日學校」的成功亦需結合教師培訓與家長教育,由校長做為推手,領導學校創新蛻變,成為二十一世紀數位學校。

 

除此之外,「明日學校」也注重扶助弱勢及數位康健。在扶助弱勢方面,中平國小推動成立「平數位落差基金會」,以協助弱勢家庭的孩童。而數位康健方面,「明日學校」強調與紙本共存,適時適量地使用電腦,加強手寫字練習,「明日課程」包含「數位康健課程」,例如建立視力保健的習慣、愛護電腦與常規訓練、防範網路沉迷或其他可能的數位傷害。

 

世界各國,特別是亞洲國家皆大力推動數位教育,而臺灣在研究方面是領先世界的,對於培育下一代人才而言,數位學習可能是達到十二年國教目標的唯一路徑。「明日學校」成為全球數位學習的研究與應用的標竿。